近日,市场监管总局(国家标准委)发布新版GB 12021.2-2025《家用电冰箱耗电量限定值及能效等级》国家标准,将于2026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。这是自1989年首次制定以来的第五次修订,被业内视为我国电冰箱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和智能化升级的重要节点。
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副总工吴晓丽指出,新标准的修订基于技术进步、市场需求与环保要求的综合考量,对能效指标、产品分类、容积利用率及智能电网功能均作出了提升与补充,旨在推动国内家电产业向绿色高效方向转型。数据显示,过去10年,我国电冰箱市场能效水平快速提升,一级能效产品占比由不足10%上升至85%以上,变频机型占比也由2016年的10%提高到2024年的45.8%。吴晓丽表示,现行标准在过去10年对电冰箱节能和变频技术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,但随着一级、二级能效占比的提升,亟需新的标准来引导创新发展。
新标准中,冷藏冷冻箱的能效限定值由原来的ηs≤70%调整为ηt≤40%,提升幅度达42.9%,相当于直接淘汰原有的三级以下产品。整体来看,能效指标普遍提高20%—30%,业内预计约20%的高能耗冰箱将退出市场,加速行业洗牌。
面对新规,头部企业已提前布局。海尔相关负责人介绍,公司在高效压缩机、节能换热器、真空绝热板等环节已联合供应商展开升级,从零部件到整机再到工厂管理,形成全链路节能优化储备。在制造端,海尔冰箱的绿色低碳示范工厂通过应用清洁能源和节能发泡技术,每年减少上万吨二氧化碳排放。
新标准首次增加智能电网信号响应功能,引导电冰箱在用电高峰期错峰运行、削峰填谷。业内专家表示,冰箱将不再是被动制冷工具,而是家庭能源管理部件,与电网实现互动。消费者端,对智能冰箱的接受度也在不断提高。海尔今年展出的“博观618 AI全空间保鲜冰箱”,能根据用户饮食习惯推荐健康方案,从“食材存储”升级为“家庭管家”。
值得注意的是,本次修订不仅在国内树立了高标准,也与国际标准高度接轨。吴晓丽介绍,我国新标在指标水平和测试方法上均处于国际领先,对标欧盟、澳大利亚最佳水平,并率先采用综合能效指数作为统一考核标准。
业内普遍认为,此次新标将推动我国电冰箱产业在技术创新、产业集中度提升、产业链协同三个层面实现升级。吴晓丽总结道:“长远来看,中国冰箱产业将强化全球主导地位,以技术创新为核心,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