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方微信

TOP

新春佳节逛庙会 这些美食小吃一定尝尝

2017-01-25 07:36   来源:中国家电网   莫奈

  春节是中华民族阖家团圆的节日,人们在春节这天都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,表达对未来一年的热切期盼和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。提到春节,就不得不提庙会,人们逛庙会可以买些土特产和玩具,还可以进行娱乐,但是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小吃。

  在庙会上经营风味小吃的,有它的特点,一般都是浮摊,有的支个布棚,亮出字号,任人围拢,站立而吃,经济实惠,适合当时平民的消费水平。小面,小编就为大家总结春节庙会期间的著名小吃,广大“吃货”们不放一起来看看吧。

003

  ● 豆汁

  北京久负盛名的传统风味小吃。具有色泽灰绿,豆汁浓醇,味酸且微甜的特色。豆汁是北京具有独特风味的小吃,尤其是老北京人对它有特殊的偏爱,一般配着焦圈、麻花、辣咸菜吃。

  过去来讲,卖豆汁的从粉房将生豆汁趸来,挑到庙上,就地熬熟。前边设个长条案,上摆四个大玻璃罩子,一个放辣咸菜,一个放萝卜干,一个放芝麻酱烧饼、一个放“小焦圈”的油炸果。案上铺着雪白桌布,挂着蓝布围子。不停地向游人喊道:“请吧,您哪!热烧饼、热果子,里边有座儿哪!”

  ● 扒糕

  扒糕是用荞麦面和榆皮面做成的小圆坨,如烧饼大,蒸熟后放在炉铛上,加油炒热,谓之热炒扒糕。

  与卖灌肠、豆汁的一样,搭棚设座。案上摆着佐料罐:酱油、芝麻酱、醋、蒜汁、芥茉、辣椒油、胡萝卜丝等,等到顾客来时,才临时着上这些调料。

  ● 灌肠

  灌肠是北京市古老独特的汉族传统小吃。北京人爱吃的小吃,也是一种大众街头小吃,灌肠在明朝开始流传。

  灌肠分两种:一种为大灌肠,用猪肥肠洗净,以优质面粉、红曲水、丁香、豆蔻等10多种原料调料配制成糊,灌入肠内,煮熟后切小片块,用猪油煎焦,浇上盐水蒜汁,口味香脆咸辣。 另一种叫小灌肠,用淀粉加红曲水和豆腐渣调成稠糊,蒸熟后切小片块,用猪油煎焦,浇盐水蒜汁食用。 灌肠外焦里嫩,用竹签扎着吃,颇显特色。

  ● 茶汤

  北京传统风味小吃,茶汤味甜香醇,色泽杏黄,味道细腻耐品。 清嘉庆年间的《都门竹枝词》中有“清晨一碗甜浆粥,才吃茶汤又面茶”。

  茶汤是炒熟的糜子面,放上红糖,用滚开的水一冲即成。油茶是用牛油或素油将面粉炒熟,放上糖,用滚开的水一冲。茶汤和油茶都有所谓“八宝”之说。其实就是加上山楂条、青红丝、葡萄干、核桃瓤、瓜子仁等一些果料,使之香甜可口,别有风味。

  经营此业者,通常是设一把紫铜的大茶汤壶,保证随时有开水可用。

  ● 豆面糕

  又名“驴打滚儿”,早年从乡下传进城里。是粘糕的一种。其做法是将黄粘米面蒸熟后,摊开铺平,撒上熟豆面和红糖,然后卷起来一切,状如螺丝转儿。还有的用豆沙或红糖包成像鸡蛋大小的团子,滚上炒豆面。放在小碟里,有的还浇上“糖稀”。

  ● 炒肝

  炒肝儿是由宋代民间食品“熬肝”和“炒肺”发展而来的北京小吃,以猪的肝脏,大肠等为主料,以蒜等为辅料,以淀粉勾芡做成的北京小吃。最初吃炒肝时讲究沿碗周围抿并要求搭配着小包子一块吃,但现在吃炒肝早已没有那么多讲究了。 庙会上的卖炒肝的棚子多兼营包子、烧饼。

  ● 炸丸子

  这是以豆面加上碎粉条炸出的丸子。其吃法有两种,一种是清汤五香白煮的,还要加上些炸豆腐泡儿,谓之炸丸子炸豆腐。吃的时候放些醋、香菜末和辣椒油。另一种是用煮肉的汤勾上芡,成为卤煮丸子,吃的时候放些蒜泥。

  ● 豌豆黄

  豌豆黄是北京传统小吃,庙会上卖的是粗豌豆黄儿。这是用沙锅将豌豆煮烂成泥,加上小枣,淀粉,切成像切糕一样的菱形块。

  ● 艾窝窝

  艾窝窝外皮用的糯米是已经蒸熟的,馅也用桃仁、瓜仁、芝麻仁和白糖事先炒好,所以做得之后就能食用。庙会上卖爱窝窝的往往也卖元宵、年糕。

  此外,还有面茶、杏仁茶、江米粥、炸糕、带汤的糖豌豆,不一而足。各位“吃货”们,春节千万别错过庙会的小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