惊蛰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,也是春季的第三个节气。公历每年3月5-6日,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节气。“蛰”是藏的意思,惊蛰就是指天气回暖,春雷始鸣,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说:“二月节,万物出乎震,震为雷,故曰惊蛰。是蛰虫惊而出走矣。”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:“促春遘时雨,始雷发东隅,众蛰各潜骇,草木纵横舒。”实际上,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,大地回春,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,“惊而出走”的原因。
惊蛰时节人们要多留意强冷空气活动侵袭,注意冷暖变化,预防感冒等季节性疾病的流行。养生方面需要根据自身体质差异进行合理的的调养。
惊蛰习俗知多少
▼ 祭白虎解是非
中国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、是非之神,每年都会在惊蛰这天出来觅食,开口噬人,犯之则全年常遭小人陷害,阻挠前程发展,引致百般不顺。
因此,民间有惊蛰这天祭白虎之习俗。具体是用纸绘制黄色黑斑纹的白老虎,口角画有一对獠牙。拜祭时,需以肥猪血喂之,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,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,使之充满油水,不能张口说人是非。
▼ “打小人”赶霉运
惊蛰“打小人”的用意在于透过拍打纸人,驱赶身边的小人瘟神,宣泄内心的不满。大部分人去打小人,一般目的是求新的一年事事如意。
和“祭白虎解是非”一样,惊蛰“打小人”的目的同样也是驱赶身边的晦气与霉运,以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、事事顺利。
▼ 惊蛰吃梨
惊蛰素有吃梨的习俗,寓意跟害虫分离,也在气候多变的春日,让疾病离身体远一点。而且,惊蛰时节乍暖还寒,气候也很干燥,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、外感咳嗽。生梨性寒味甘,有润肺止咳、滋阴清热的功效。
惊蛰养生有门道
惊蛰时节,万象更新,生机盎然。由于人体中的肝阳之气顺应时节而继续上升,阴血相对不足。饮食应顺应阳气的升发,更加助益于脾气,令五脏平和。
▼ 多吃生津润肺的食物
惊蛰时节气温还是普遍偏低和干燥,所以很容易导致上火,在日常的饮食上就要多增加生津润肺的食物,例如雪梨、银耳、春笋等。
▼ 太阳出来后再外出锻炼
惊蛰时节早晨雾气都比较大,很容易引起呼吸系统疾病,由于早上的气温还是普遍偏低的,所以要早练的人最好等太阳出来、雾气消散之后再外出锻炼。
▼ 养成睡前泡脚的习惯
睡前泡热水脚有很好的保健作用,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睡眠,睡眠的质量高了才能避免“春困”,养成睡前泡脚的习惯益处多。
▼ 预防感冒和流感
惊蛰时节,早晚温差大,阴雨天气多,乍暖还寒很容易导致感冒和流感,所以要在饮食上进行调理,使自己的免疫力得到提高,日常的保暖也是十分重要的。